日前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》。从2023年开始,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,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、落户、档案接收传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。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,成为大学生离校、迁户、转档、就业的必要凭证。(6月5日 《中国青年报》)
多年以来,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,应该说,在特定的时期内它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这种就业报到证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,一来给高校就业率造假提供了契机,一些高校为了体现高就业率,常常让学生伪造所谓的单位就业,实质上是子虚乌有;二来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。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,必须自己怀揣着报到证,无奈报到证不能“一证多用”,许多学生只能“从一而终”,显然这不利于人才的正常流动。再者,烦琐的报到手续成为无用之功,大大降低了职能部门的效率。
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眼下,一证通办正在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。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,一头连着民生保障,一头连着经济发展,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。在就业形态多元化的今天,实在没有必要抱着陈规陋习不放,尤其一些过时的毫无价值的材料手续理当进行清理。学生就业呼唤更多的“绿色通道”,能简则简,减少社会做“无用功”。各地各部门都应当严格按照《通知》精神,适时制定取消报到证的工作方案,进一步精简证明材料,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方便,认真做好有关工作衔接,而不是人为设置障碍。整个社会要切实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便利,全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就业,让宝贵的人才资源流动更加顺畅。
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: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,健全就业促进机制,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”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,破除妨碍劳动力、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,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,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。
取消就业报到证,社会、个人都轻松。一方面,对毕业生个人而言,不再为一张就业报到证而身受其累,可以无忧无虑地在人才市场上来回穿梭,直至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;另一方面,高校和社会也从繁文缛节中得以解脱,摆脱了各种材料羁绊,社会、高校也能轻松许多。一张就业报到证,多少辛苦在其中,如今该是让它退场的时候了。(李红军)